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是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的重点行业,是实现“双碳”战略的重要领域。钢铁工业作为全球范围内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,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为积极践行“双碳”战略行动计划,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,促进国际交流合作。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办,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2022年第二届现代轧制技术与先进金属材料国际研讨会将于2022年12月18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,热忱欢迎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参会,交流和分享技术创新、转型升级的创新成果,探索钢铁生产流程绿色低碳新工艺新技术,助力“双碳”战略目标的实施。
一、会议主题
聚焦轧制新材料新技术、支撑钢铁绿色低碳发展
二、会议组织单位
主办单位: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
承办单位: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会议时间:2022年12月18日下午13:30 ~ 18:00
会议地点:腾讯会议ID(Meeting ID):714 736 234
https://meeting.tencent.com/dm/bZq5odBymtjc
三、日程报告
会序安排
|
报告人
|
报告题目
|
13:30-13:40
|
开幕式
|
13:40-14:10
|
姜正义
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
|
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mining equipment
|
14:10-14:40
|
Carlo Mapelli
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
|
Feasible paths for the decarbonisation of the steel industry
|
14:40-15:10
|
王涛
太原理工大学
|
板带轧制工艺开发与数值模拟
|
15:10-15:40
|
杨浩坤
香港生产力促进局
|
轻质化孪生诱发塑性钢的力学行为
|
15:40-15:50
|
休息
|
15:50-16:20
|
彭艳
燕山大学
|
先进金属材料绿色智能生产理论技术
|
16:20-16:50
|
张晓丹
丹麦科技大学
|
Tailor morphology, size and volume fraction of cementite to improve steels’ properties
|
16:50-17:20
|
杨志南
燕山大学
|
铁路轨道用高锰奥氏体钢创新与发展
|
17:20-17:50
|
陈浩
清华大学
|
基于化学界面工程的先进高强钢设计
|
17:50-18:00
|
闭幕式
|
四、专家简介
姜正义,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机械、材料和机电一体化、生物医疗学院资深教授,轧制技术中心主任。长期致力于材料加工工程,材料成形接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。主持澳大利亚联邦研究理事会杰出人才科学基金、自然科学创造发明以及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项目40余项。被授予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员奖励称号,获澳大利亚科学院国际合作奖、澳大利亚政府奋进长江研究员奖、日本振兴学会奖等。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,出版专著3部,合著26部,获科研奖励30余项。
Carlo Mapelli,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,冶金全流程质量管控领域国际著名专家,现为意大利钢铁集团、阿维迪集团董事会成员,米兰理工大学冶金全流程质量管控团队学术带头人,曾担任意大利冶金学会主席。长期致力于冶金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、冶金全流程多尺度模拟与形性协同控制等领域的研究。承担欧洲煤炭和钢铁研究基金、欧洲区域发展基金、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。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获欧洲材料学会联盟(FEMS)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欧洲最佳讲师奖,意大利冶金学会奖励奖章2项。
王涛,太原理工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,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。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秘书长、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委员、《中国机械工程》青年编委等学术职务。长期从事轧制设备设计理论、金属复合板轧制成形工艺等领域研究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基础加强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基金等项目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。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、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。
杨浩坤,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高级顾问(永久职位)。主持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7项,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。授权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和香港短期专利19项。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总被引570余次,主导开发的多项新材料与加工设备成果获得日内瓦发明金奖2项,银奖3项。《材料研究与应用》青年编委副主任,《钢铁研究学报(中、英文版)》、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(中、英文版)》青年编委。
彭艳,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、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。长期从事轧机系统动态控制、金属构件疲劳与延寿、板带生产系统智能化、板形控制等方面研究工作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省部级一等奖6项。
张晓丹,丹麦科技大学高级研究员。200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,先后在丹麦Risø国家可持续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丹麦科技大学风能系、机械系及土木与机械系任职博士后,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,从事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研究。在纳米结构高强及超高强钢,物理冶金,增材制造,强化机制,组织与性能设计等方面有较深造诣,主持完成中国、比利时和丹麦基金及工业界资助的十余个重大项目,大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。已发表SCI论文超过60篇,并被同行多次引用。
杨志南,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。长期从事先进钢铁材料研究,重点针对超细贝氏体钢、奥氏体钢、超高强塑复合钢等高性能钢铁材料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、省部级及企业攻关项目等共计十六项,多项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。出版著作3部,发表论文110篇,授权发明专利30项,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、省部级奖励3项。
陈浩,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际固态相变大会首届Aaronson奖获得者、中组部“青年千人”、基金委“优青”、荷兰优秀博士学位“Cum Laude”、清华大学“学术新人奖”、Acta Materialia杰出审稿人等荣誉。长期从事先进高强钢相变机理与材料设计研究,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政府间重点研发计划专项、基金委中德中心国际合作项目、科技部ITER专项子课题以及宝钢、首钢等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。担任美国TMS学会相变分会理事、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、金属学报英文版和Rare Metals期刊编委等。发表论文70余篇,包括Acta Materialia、Science Advances、Nature Materials等领域权威期刊。
五、会议说明
1、由于疫情原因,经研究决定,本次会议全程采用线上形式。给您工作带来的不便,我们深表歉意。
2、本次会议面向国内外钢铁冶金生产领域专家学者、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。
|